漫步清邁大學周邊--藝術之旅

泰國內部族群很多,在史前時代後,孟族 (Mon)、 高棉族 (Khmer)和羅斛族 (Lawa)、赫廷族 (H’tin) 等其祂南亞語系族群都曾在現泰國境棲居,南亞語族人對這塊土地的統治一直延續至十三世紀。隨著泰族 (Tai) 遷徙至此後情況才開始出現改變,而廣泛而稱的泰族(泰阮族、泰佬族、暹泰族等)係源於中國雲南,因為族群多,內部政治便紛亂,也曾群雄鼎立,也曾王國統一,也曾異族統治,日後遷居泰國北部,異族入侵最令泰國人氣憤的一段,便是緬甸人滅了泰國的大城王朝那段,那些打來打去的情節,又可寫成一本一本的國家興亡史。

泰國藝術依王國的發展史可分為下列幾個時期:(1)史前藝術:這個時期是指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的藝術;(2)從印度傳入或印度文化影響在本土形成的印度風格藝術;(3)泰國孟族 (Mon) 藝術;(4)前吳哥 (Angkor) 王朝時期和吳哥王朝 (Angkor Empire) 時期的高棉 (Khmer) 藝術;(5)素可泰 (Sukhothai) 風格藝術;(6)大城 (Ayutthaya) 風格藝術;以及曼谷 【拉達那哥欣 (Rattanakosin)】 風格藝術。

清邁大學附設的美術館,正展出藝術家以混和材質的創作,有橡樛版畫,在布或現成衣物上畫好畫,再裱入畫框或拼貼成一幅畫,混和材質的創作是二十世紀以來,藝術家致力發展的區塊,自工業革命以來,創作材質的開發,提供創作者更多的思考空間與技巧、創意的展現,大多都應用在裝置藝術與公共藝術領域,混和材質的創作最早源於畢卡索,最廣為人知是後來的『達達主義』及「普普藝術」。

走出清邁大學附設博物館後,我往臨近的傳統建築博物館前進,此所謂的傳統建築是指蘭納時期的傳統建築,因當時泰國雨季的暴雨會造成水災,因此,他們的建築都是要架高於地面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lithz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